甘肃静宁:推动苹果产业提质增效

发布日期:2024-08-05 15:06 来源:新华财经

今年以来,静宁县立足苹果产业资源优势和发展现状,全力开展“十大转型提质”及果园提升“八大行动”,加快苹果主导产业提质增效、转型升级。采取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模式、新机制“四新”模式,在城川、古城、治平等15个乡镇完成老果园改造2万亩,集中打造了城川大寨、古城胡坡、治平刘河等5个1000亩老果园改造示范点和甘沟杨咀、威戎新华、仁大故坪等5个500亩示范点,建成瑞雪、嘎啦等新优品种示范园10处5000亩。并通过举办果业技术培训、果农技术“大比武”等方式,累计培训果农3.2万余人。

静宁县全面落实果园保墒覆盖、增施基肥、病虫防控等果园管理技术措施,创建果园土壤改良提升示范基地5万亩,完成果园标准化管理80万亩。针对近年来苹果花期倒春寒易发多发、防控难度大、灾害影响深的实际,全面落实“三防三保”各项措施,在城川、威戎等6个乡镇建成8处果园低温霜冻集中防控示范基地,安装大型防霜机58台、中型暖风式防霜机200台,布设增温炉1.5万个,辐射带动果农完成花期人工辅助授粉、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保花措施50万亩,全县苹果完成套袋75亿只左右。

炎炎夏日,走进苹果之乡静宁县,沿途欣赏百万亩果园的绿意葱茏,走进盛果园,凝视四方,一颗颗套了“外套”的小果子孕育着丰收的希望;走进幼园,一棵棵正在成长中的幼树,贪婪地扎根于土地,吸收着养分,树的周围一颗颗硕大的西瓜裸露在外,这也是幼园套种低杆的作物,弥补果农果园前期种植无收入的有效举措……一棵棵果树也印证着静宁县苹果产业提质增效的良方和妙招。

仁大镇作为静宁县果业重点乡镇之一,在果园提质增效中不断尝试不断实践,作出了典范,取得了较好的效益。

仁大镇立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资源,从1986年开始,就大力发展果品产业,经过多年的发展,如今全镇果园面积达6.2万亩,其中挂果园面积5.6万亩,幼园面积6500亩,2023年苹果产量达12.5万吨,产值8.75亿元,人均果品收入3.57万元,不负一颗“小果子”变身“致富果”“幸福果”,也是小苹果撑起县域经济“脊梁”的有力证明。

近几日,仁大镇的砂田果园套种西瓜销售已经走向尾声,据悉,仁大镇今年在滨河路、静秦路、304线沿线完成幼园管理2200亩,补植补栽苹果苗木6000株,配套发放化肥1000余吨。为解决新植园无收益的问题,高沟村建成幼园套种小拱棚西瓜、辣椒示范园1处300亩,示范带动全镇幼园套种西瓜、南瓜等共计3200亩,多渠道增加了群众的收入。

这是仁大镇精准落实静宁县果园提质增效的有效举措,同时,仁大镇紧跟全县老果园改造的脚步,今年主要在故坪、堡湾、海湾、阳屲、阳坡5村高标准改造老旧果园1200亩,整治弃管园、撂荒地385亩,栽植苹果苗木7.2万株,覆膜8吨,配套建设产业路7.5公里。在稳定果园面积的同时,实现了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,推动了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
针对盛果园管理,仁大镇在川区实施果园标准化管理2000亩,发放有机肥2420吨,在高沟、扯弓塬山区实施盛果园土壤改良4000亩,发放羊粪有机肥2100吨,组织果园现场技术管理培训及技能集中培训 8次,780余人次参加。通过科学化修剪、防治病虫害,增施有机肥等的方式,实现果园高产高效。

仁大镇只是静宁县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发展中的一处缩影。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。静宁苹果这个“红彤彤”的产业,是助农增收的“致富果”“希望果”,更是推动百亿级产业链发展的“振兴果”。

目前静宁县有14个果园化乡镇、160个果品专业村,累计建成绿色果品、出口创汇、良好农业示范基地等各类认证基地69.4万亩。2023年底,全县挂果园面积达到68万亩,产量106.8万吨,全产业链产值115.74亿元,全县农民人均果品纯收入由2011年的2560元增加到2023年的8000元以上,占总收入的70%以上。

今后,静宁县将抢抓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、甘肃省“陇东南百万亩苹果示范带”和全市打造“静宁苹果”产业链的重要机遇,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,深入开展“十大转型提质”行动,促进苹果产业提质增效、创新发展,助力乡村振兴。(冯敏、李芳艳)